Arm中國換帥風波愈演愈烈,吳雄昂最終到底是去還是留?
作者:龔進輝
最近,Arm全球與Arm中國圍繞吳雄昂的去留展開激烈交鋒,短短幾天內雙方共發(fā)出四份聲明和一封聯(lián)名信,這場換帥大戲愈演愈烈,讓吃瓜群眾看得目瞪口呆。
簡單介紹下爭議雙方,Arm是軟銀掌門人孫正義在2016年斥巨資收購的芯片設計商,總部位于英國,其本身并不生產芯片,商業(yè)模式為IP(知識產權)授權,通過知識產權授權的方式,收取一次性技術授權費用和版稅提成。
早在2002年,Arm便已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擁有合作伙伴超過200家,最著名的當屬華為海思,中國市場為Arm全球貢獻1/5的營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4月,為了賦予中國市場更多靈活性和自主權,軟銀將Arm在中國的子公司51%股權出售給由厚樸投資和Arm共同管理的厚安創(chuàng)新基金,成立合資公司Arm中國,由Arm老兵吳雄昂出任董事長兼CEO。
Arm中國在共享Arm全球IP資源的基礎上,可以進行修改、調試,針對本土市場進行開發(fā),衍生出屬于中國自己的IP并享有知識產權,可在中國銷售,也可借助Arm全球渠道銷售,收入與Arm分成。說白了,Arm中國并不滿足于只做Arm在中國的“獨家代理商”,還試圖強化本土IP的自研。
乍看之下,Arm中國的成立是跨國半導體公司海外運營策略的一次創(chuàng)新,但也為Arm中國與Arm全球的矛盾積累直到徹底激化埋下隱患。本文重點講述雙方到底因何事鬧翻,以及未來可能走向何種結局。
一、Arm全球為何與吳雄昂決裂?
現(xiàn)在可以確定的是,Arm全球和厚樸投資提出罷免吳雄昂,絕不是因為他能力不行,相反他業(yè)務水平相當出色。2019年,Arm中國收入和利潤業(yè)績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下仍超額完成業(yè)務指標。在Arm全球和厚樸投資的聯(lián)合聲明中,明確指出了吳雄昂的罪狀,強調他的行為危害到Arm中國的發(fā)展、公司股東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據(jù)彭博社報道,Arm之所以罷免吳雄昂,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吳雄昂已建立一家與Arm中國自有業(yè)務相互競爭的投資公司Alphatecture。這家由吳雄昂實際控制的投資公司投資對象并不多,包括Arm中國客戶,容易讓人誤解其投資對象系得到Arm旗下基金的投資。
資料顯示,Alphatecture成立于去年7月,吳雄昂是這家美元基金的普通合伙人。Alphatecture投資的公司包括國內芯片企業(yè)恒玄科技,恒玄科技是國內TWS無線耳機芯片龍頭,也是Arm中國客戶,4月遞交招股書。深圳得一微電子也獲得Alphatecture投資,今年4月,深圳得一微電子宣布成功并購深圳大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并完成B輪融資,官方新聞稿這樣寫道,“由國際著名芯片IP公司旗下美元生態(tài)基金Alphatecture領投。”
Arm全球之所以對吳雄昂大為不滿,一方面,Alphatecture投資對象多為Arm中國客戶,且對外打著Arm旗號進行宣傳,讓外界誤以為與Arm全球、Arm中國存在某種關聯(lián),獲得官方背書;另一方面,Arm全球和厚樸投資已擁有此類基金,身為吳雄昂私人公司的Alphatecture與其雇主的安創(chuàng)基金產生直接競爭。
換言之,Arm全球和厚樸投資對吳雄昂在外私設基金耿耿于懷,將這一舉動視為越位、不聽話,認為其權力不受約束,經常擅自做主。不過,一位接近吳雄昂的人士透露,吳雄昂在外面搞基金得到過孫正義的同意。同時,厚樸投資作為專業(yè)投資機構,不可能最近才知道吳雄昂擁有美元基金,在Arm中國并未實現(xiàn)上市的情況下,吳雄昂卻可能因投資擬上市公司而獲利,可能觸碰到厚樸投資的敏感神經,才會對其痛下“殺手”。
Alphatecture是否構成Arm全球與Arm中國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目前不得而知,業(yè)內還有一種說法:涉嫌利益輸送只不過是罷免吳雄昂的幌子,真正原因或許是管理層與大股東在公司戰(zhàn)略上的沖突。接連投資失利的軟銀謀求Arm上市,急于收回Arm中國,但吳雄昂治下的Arm中國想要獨立自主,發(fā)力自研IP,而不是局限于做一家代理銷售公司。
在我看來,與其說Arm全球、Arm中國不和是管理層與大股東之爭,倒不如說是大小股東掐架。要知道,盡管中方投資人持有Arm中國超過50%的股權,但由于股權比較分散,持股最多的股東仍是英國的Arm Limited,即Arm全球,而吳雄昂和部分Arm中國現(xiàn)任高管共同成為Arm中國第三大股東。
無論是在外私設基金還是啟動本土IP的研發(fā)投入、加強對本土生態(tài)的建設與投資,都會被Arm全球貼上“失控”的標簽,與試圖強化對Arm中國的控制唱反調,其至少希望Arm中國的發(fā)展能夠符合自己的掌控和節(jié)奏,這或許是Arm全球與吳雄昂的深層次矛盾所在。說到底,面對中國這一重要市場,Arm全球還是無法真正授權本地化團隊自主操盤,仍想方設法施加影響力。
二、吳雄昂最終到底是去還是留?
吳雄昂態(tài)度十分強硬,反觀Arm全球和厚樸投資在發(fā)布一則公開聲明之后就陷入沉默,這并不代表吳雄昂已在罷免風波之中占上風。我認為,雙方你來我往,只不過是把矛盾正式擺到臺面上,真正較量才剛剛開始,未來Arm全球成功反制、吳雄昂一定程度上妥協(xié)或將上演。
盡管Arm中國發(fā)展迅猛,但吳雄昂沒有太多籌碼與Arm全球叫板,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要知道,目前Arm中國僅有3款產品、600多名員工,與Arm全球存在較大差距,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自研IP很難離開Arm全球的支持。以技術為例,Arm Limited是Arm在中國的專利注冊主體,天眼查數(shù)據(jù)顯示,Arm中國名下只有169項專利,而Arm Limited則超過3000項。
一旦Arm Limited技術斷供或撤資,失去大股東支持后,Arm中國很難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IP,獨立自主之路幾乎走不下去,甚至就此涼涼,可能面臨全員下崗的風險。當然,Arm全球和吳雄昂斗歸斗,雙方都不希望走到這一步,還是想穩(wěn)步推進Arm在中國的生意。
當然,稍顯弱勢的吳雄昂并非完全沒有反擊的資本,目前Arm中國公章仍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就是最大底氣。國內法律規(guī)定,更換公司法人需要持有公章,除了談判之外,Arm全球只能訴諸法律,即便最終打贏曠日持久的官司,重刻一枚新的公章也需要吳雄昂配合。
因此,無論是出于顧全大局還是從實際奪權成本出發(fā),相比隔空互嗆、放話,雙方坐上談判桌心平氣和地交換意見才是務實之舉,最終可能出現(xiàn)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吳雄昂繼續(xù)留任,但必須對個人外部基金進行處置,即放棄個人利益,代表Arm中國管理層對大股東妥協(xié);二是吳雄昂離任,出現(xiàn)一位令其和Arm全球、厚樸投資三方都能接受的繼任者,吳雄昂離任后,股份按照公司章程并結合雙方意愿進行處置。
三是吳雄昂帶領他的團隊集體出走,此前Arm中國12位高管簽名力挺吳雄昂,代表他在管理層深得人心,一旦與Arm全球談判破裂,只要吳雄昂振臂一呼,真的有能力率隊集體出走,但我認為這種極端情況發(fā)生的概率很小,純屬意氣用事。畢竟,目前他和團隊所擁有的能力不足以脫離Arm在國內繼續(xù)發(fā)展。
其實,在與吳雄昂矛盾公開化之前,Arm全球已著手任命自己信得過的高管來臨時接管Arm中國。在6月4日召開的Arm中國董事會上,在罷免吳雄昂的董事長兼CEO職務之余,還任命潘鎮(zhèn)元和唐效麒為聯(lián)席CEO。而這屬于過渡階段的人事安排,董事會正在物色新任CEO人選,傾向于找一位偏產品研發(fā)的高管,以便在中國加大研發(fā)。
種種跡象表明,第二種情況上演的可能性最大,吳雄昂出局或將不可避免。話說,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企業(yè)CEO與大股東之間的博弈難有善終??梢灶A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Arm中國注定不會風平浪靜,我將持續(xù)關注后續(xù)事態(tài)發(fā)展。
本站所有文章、數(shù)據(jù)、圖片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一切版權均歸源網(wǎng)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