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3代酷睿發(fā)布 舊型號迎來降價
英特爾今年發(fā)布最新的13代酷睿,這也讓12代酷睿迎來一波小降價,電子產品秉承著買新不買舊的理念,不少玩家還是會選擇性能更強的13代酷睿。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用戶青睞整體售價更低的12代酷睿,不過11代酷睿卻早已落入無人問津的地步。
11代酷睿的地位在英特爾歷代酷睿系列中都相當尷尬,除去性能漲幅不大之外,也是最后一代使用14nm工藝制程的酷睿處理器。
要知道的是,英特爾從2015年就已經(jīng)開始打磨14nm工藝技術,到了11代酷睿早就包漿了,性能提升只能靠拉高頻率去換。
同時由于制程工藝沒變,芯片面積也與10代酷睿保持一致,但是為了更高的性能和平衡成本,只能減少核心數(shù)量讓出更多晶體管數(shù)量以提升主頻。
所以才會出現(xiàn)10代酷睿i9-10900K還是10核心處理器,而11代酷睿i9-11900K反而成了8核心處理器的魔幻景象。
并且更高的頻率必然會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功耗和溫度的大幅度提升,這對于桌面級處理器的影響還算是在用戶接受范圍之內,但實在過小的性能提升,確實也讓不少用戶提不起升級的興趣。
以i5-11600K為例,雖然比起10代酷睿i5-10600K有所提升,但是提升幅度并不能滿足用戶。
i5-11600K相較10代i7-10700都有所差距,就更不提i7-10700K,甚至i9-111900K的性能比起i9-10900K還破天荒地出現(xiàn)開倒車的現(xiàn)象,這就好比今年最新款手機的性能甚至不如去年的旗艦手機,如何說服用戶?
反觀12代酷睿,英特爾痛定思痛,舍棄打磨多年的14nm制程工藝,采用10nm Intel 7工藝打造12代酷睿處理器。
除此之外,12代酷睿還啟用全新的異構設計,類似于手機ARM芯片中的大小核設計,通過能效核心與性能核心的相互配合以保障單核性能的同時提升多核性能,并降低整體功耗。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12代酷睿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同樣以i5為例,定位i5性能旗艦的i5-12600K比起i5-11600K必然有著性能提升。
但這還不夠,i5-12600K的性能不僅超越11代酷睿i7-10700K,甚至還領先10代i9-10900K以及11代i9-11900K,這樣的提升幅度直接讓玩家將這顆i5奉為12代神U。
在如此幅度的性能提升之下,雖然有買新不買舊的傳統(tǒng)理念,但11代羸弱的性能提升著實吸引不用戶,也就難怪如今不少用戶面對11代酷睿會唯恐避之不及。
本站所有文章、數(shù)據(jù)、圖片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一切版權均歸源網(wǎng)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