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世界名畫最好的方式:竟然是口水!
如果你在美術館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將自己的口水沾在一幅世界名畫上,其實不需要太意外,因為這正是一種非常好用的畫作清潔方法。
2018 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便給到了一項發(fā)表于 1990 年的研究:
人類唾液是一種有效的清潔劑。事實上,這種清潔方法已經十分古老了,可能已經有千年的歷史,而如今,唾液仍然是一些美術館管理員最方便有效的清潔劑。
唾液中含有各種各樣的酶,比如淀粉酶、脂肪酶和溶菌酶,它能初步消化進入口中的食物,還能分解牙縫中的食物碎屑,起到抗菌作用等。
因此,唾液也可以清潔畫作上面的灰塵、污垢和其他異物。還有人認為,唾液帶有一點溫度和弱酸性,更能促進污垢的清除。有時候,清潔時叫“口水”會讓一些人覺得不舒服,所以人們還會將其稱作“溫和的酶溶液”。
不過,在用口水來清潔畫作時,必須對畫作進行一些口水測試,也就是在小角落和不顯眼的位置先檢測在制造藝術品的原材料中會不會溶于水。
然后再對比幾種清潔用品,比如口水、水和其他,哪一個對于污垢的去除效果最好,然后才會真的開始用口水清潔。
在美國的一個美術館中,修復者們用唾液清理了一幅畫作、皮革制品和一個馬鞍。
修復過程只是需要用棉簽沾自己的口水清理物體,也不需要像其他清潔劑那樣通風透氣。修復人員也表示,雖然有些人會覺得有點惡心,但是這樣清理完之后,“我們還是會進一步清理畫作的表面,并讓它保持干燥很長時間。”
德國的曼海姆美術館的一位畫作修復師卡特琳·拉德馬赫(Katrin Radermacher)就提到,過去的人們曾使用各種材料來修復藝術品,比如牛奶、啤酒、醋、松節(jié)油甚至是沙子,但都不是什么值得推薦的材料。
而如今一些清潔用的表面活性劑濃度實在過高,所以最終,她選擇的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便是選用了人工唾液和蒸餾水。
不過在 2020 年,原本被認為衛(wèi)生的唾液清理方法不再建議使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牙科專家認為,在疫情期間,唾液中可能含有細菌和病毒,成為疾病傳播的一環(huán),因此唾液清潔也需要重新考慮了。
因此,澳大利亞當地的博物館就出于安全健康的原因,不再使用這種清潔方法,專家建議以后可以選擇使用人工唾液。
參考文獻
[1]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179/sic.1990.35.3.153
[2]https://www.monopol-magazin.de/mit-geduld-und-spucke
[3]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6-28/saliva-spit-cleaning-art-gallery-museum-conservator-pandemic/12398824
[4]https://www.getty.edu/news/what-is-spit-cleaning-and-how-it-works/
[6]https://centerofthewest.org/2015/07/06/spit-cleaning-conservations-dirty-little-secret/#:~:text=So%20why%20is%20spit%20an,and%20grime%20on%20an%20object.
[7]https://www.fineartconservationlab.com/in-lab/art-conservation-cleaning-of-artwork-with-saliva-wins-chemistry-harvards-ig-nobel-prize/
策劃制作
來源丨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
作者丨Skin
責編丨鐘艷平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