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日韩黄片,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观看,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其他

Intel CEO:如果沒了中國的訂單 再建晶圓廠還有啥用?

來源:芯智訊   編輯:非小米 時間:2023-07-24 01:03人閱讀

據知情人士透露,近日,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英偉達CEO黃仁勛(Jensen Huang)和高通公司CEO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與拜登政府官員在華盛頓舉行了會議。

一位知情人士稱,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萊爾·布雷納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杰克·沙利文等政府官員均參與了與英特爾、高通和英偉達的CEO的會晤。

這些科技巨頭的CEO們均表示,拜登政府應該研究“限制對華半導體出口”的影響,認為出口管制有損于美國在該行業(yè)的領導地位,希望停止實施新的對華限制。

知情人士表示,拜登政府的官員聽取了這些CEO的意見,但沒有做出任何承諾。

還有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17日的會上告訴美官員,針對中國的半導體限制政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限制美企在華業(yè)務。

他警告稱,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訂單,英特爾在俄亥俄州建設“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基地”的計劃可能也就沒有必要了。

Intel CEO:如果沒了中國的訂單 再建晶圓廠還有啥用?
△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

早在2022年1月,英特爾就宣布將投資逾200 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建造兩座晶圓廠的計劃,預計2025年開始營運,基地規(guī)模達1,000英畝(約404公頃)。

基辛格表示,這兩座新工廠將是英特爾擴大芯片生產計劃重要一環(huán)。未來整體投資金額可能增至1000億美元,總計建設8 座晶圓廠,這將是俄亥俄州有史以來最大投資案,最終目標要建成“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

Intel CEO:如果沒了中國的訂單 再建晶圓廠還有啥用?
△2022年9月,美國總統(tǒng)喬·拜登和英特爾首席執(zhí)行官帕特·基辛格出席了在俄亥俄州新奧爾巴尼舉行的英特爾新晶圓廠的奠基儀式

但是該計劃一直并不順利,一方面是近兩年來各項成本的大幅上升,極大的提升了英特爾的建廠成本;

另一方面是美國制造業(yè)缺工狀況嚴重,英特爾俄亥俄州晶圓廠工程規(guī)模龐大,人力需求多達7000人,面臨缺工難題;

還有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是,自去年以來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持續(xù)下滑,半導體市場也進入下行周期,目前雖有觸底跡象,但是仍未真正回暖。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shù)據顯示,在2022年的全球PC市場出貨2.923億臺,同比大幅下滑了16.5%。

雖然Counterpoint的數(shù)據顯示,2022年全球服務器出貨量達1380萬臺,同比增長了6%。但是,英特爾在服務器市場的市場份額正在被AMD和Arm蠶食。

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由于美國持續(xù)的限制,使得中國的基礎設施運營商更多的轉向了中國本土的服務器芯片廠商。

在消費電子市場萎靡,半導體下行周期仍在持續(xù),美國又在持續(xù)升級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的背景之下,英特爾在美國本土及歐洲豪擲千億美元大建多座晶圓廠未來一旦全部完成,必然將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去哪找那么多的訂單來填補產能?)。

也難怪帕特·基辛格會認為,如果美國還要持續(xù)升級對華半導體限制,俄亥俄州晶圓廠的建設計劃可能就沒必要了。

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兼CEO黃仁勛當天也向拜登政府官員表示:“限制英偉達在華芯片銷售,只會給其他品牌提供機會。”

自去年10月美國升級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之后,英偉達的A100/H100系列高性能AI加速芯片就已被限制對華出口,使得英偉達產品的在華銷售大受影響。

Intel CEO:如果沒了中國的訂單 再建晶圓廠還有啥用?
△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兼CEO黃仁勛

黃仁勛此前就曾指出,中國占據了美國科技產業(yè)約三分之一的市場,其作為半導體零部件來源地和產品終端市場的地位讓其無法取代,美官員在對華實施進一步限制時須“深思熟慮”,退出中國市場不是一種可行選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21日,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對于美光產品做出“不予通過網絡安全審查的結論”,并要求要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商停止采購美光的產品。此舉也對美光產品的在華銷售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根據美光財報顯示,其2022 財年的營收為307.58億美元。如果按照美光的說法,其整體來自總部位于中國大陸和香港公司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這部分的營收約為76.9億美元。美光預計約一半的客戶收入受到影響,即大約38.5億美元營收將會受到影響。

顯然,對于美國的頭部半導體巨頭來說,中國市場都是他們營收的重要來源之一,他們也不愿意和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SIA)的數(shù)據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市場半導體總銷售金額雖同比減少了6.3%,但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單一市場,2022 年總銷售金額達到1,803 億美元,占比高達約32.5%。

財報資料也顯示,2022年,高通公司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高達63.62%;德州儀器(TI)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高達49%;英偉達在中國市場(含大陸、香港和臺灣)營收占英偉達全球營收的比例高達47%;Marvell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高達42%;Broadcom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高達35%;AMD來自中國市場(含大陸、香港和臺灣)的營收占比達30%;英特爾中國區(qū)營收達171.25億美元,占總營收630.54億美元的27%左右,收入占比僅次于美國地區(qū)。

SIA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John Neuffer此前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聲稱,中國是全球半導體行業(yè)最大的單一市場:“我們的觀點是,我們需要在這個市場上發(fā)揮作用。”

當?shù)貢r間7月17日,美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SIA)還發(fā)布了《關于美國政府對半導體的潛在額外限制的聲明》,呼吁美國政府通過對話來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進一步升級對半導體的限制。SIA稱,“允許該美國半導體行業(yè)繼續(xù)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商業(yè)市場半導體),對于避免破壞這一努力的積極影響很重要。”

此次,英特爾、高通、英偉達等美國半導體巨頭的CEO們與拜登政府會談的目的,也是希望官員們能夠認識到中國市場對于美國半導體廠商的重要性,如果持續(xù)升級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將同樣會對美國的半導體企業(yè)帶來傷害,進而會損害美國的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及創(chuàng)新。

從歷史上看,美半導體公司一直將營收的1/5 投入研究和開發(fā),在所有產業(yè)中占比最高。如果美國半導體企業(yè)失去中國市場,那么將會導致他們無法獲取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工廠建設及技術研發(fā)投入。

彭博社的報道稱,三大芯片巨頭高管們還認為,中國企業(yè)使用軟件的可用性和質量足以彌補很多硬件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shù)貢r間7月21日召開的美國智庫阿斯彭安全論壇會議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談到英特爾、高通、英偉達三大半導體巨頭的CEO與拜登政府會談內容時表示,他同意這些CEO們的觀點,即對華芯片限制措施的做法需做到“在小院修建高墻”(small yard, high fence),也就是說限制需要在有限的范圍內。

不過,沙利文同時為拜登政府至今的行動做辯護,聲稱這些對華限制對大多數(shù)中美芯片貿易幾乎沒有影響,“美國設計的芯片絕大部分銷往中國的勢頭有增無減”。

從一些第三方的數(shù)據來看,2022年度,除英特爾之外的不少美國半導體廠商的對華銷售確實仍在增長,沙利文似乎所言非虛。

但是,沙利文忽略的重要的關鍵點是,2022年度除了一些消費類芯片之外,很多汽車、工控領域的芯片有大半時間還是處于供不應求當中。

此外持續(xù)升級的限制也導致了一些中國客戶提前采購相關芯片來預防突然的供應鏈中斷。但是,后續(xù)這塊市場很可能會開始持續(xù)被中國本土廠商的替代產品的給填補。

對于沙利文的言論,基辛格在當天的阿斯彭安全論壇會議上也重復了此前的觀點稱:“我們確實傳達了關于中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目前,中國占(英特爾)半導體出口市場的25%至30%。如果我們的市場減少20%或 30%,我就需要少建工廠。”基辛格強調,“允許美國芯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有助于推動研發(fā)。”

本站所有文章、數(shù)據、圖片均來自互聯(lián)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

標簽: Intel

相關文章